12月6日,成渝双城经济圈模式动物与非临床新技术研讨会暨重庆市药理学会临床前药理与转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重庆召开。本次大会由重庆市药理学会主办、达硕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承办。
会议以“推动药物研发、药理学研究与新技术转化之间的合作交流,搭建成渝双城非临床应用共享平台,汇聚各方智慧推动新药与新医疗技术的创新,共同为生物经济新质生产力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主题,皆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加快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助推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创新靶向模式化动物的品类,促进非临床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成渝双城间药理学研究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模式化动物对于药理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促进药理学研究成果转化。
在重庆市药理学会临床前药理与转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学院唐典勇教授和孟江平教授当选副主任委员,胡春生副教授和杨东林副教授当选为委员。
在大会的报告环节,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孟江平教授主持《雷公藤甲素对心肌组织微环境FoxP3的调控作用》、《构建产学研合作新生态激发成果转化新动能》和《跨物种传播的驱动机制及抗病毒研究》学术报告,并组织与会人员开展学术讨论。
在圆桌会议上,胡春生副教授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模式化动物如何助力国产药替代创新”这一主题发言,并结合学院科研实际对目前小分子靶向药物研发中模式动物人源化、PDX模型及转基因动物制备等行业痛点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引起良好的反响。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与青年教师成长,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为教师搭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教师学术视野与学术思路,提升教师的学术兴趣与科研能力,助力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为学校早日建成应用型工业大学贡献药学力量。
(撰稿人:胡春生;审核人:孟江平;终审人:皮锋)